文章来源:有机农业者 旅客草堂
“你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拿过斯坦福社会创新全额奖学金的车明阳噗嗤一笑。
眼前的她,清爽素颜,扎马尾辫,
完全想象不出
不久前
她曾经踩着高跟鞋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穿行
“这个800年古村到底有什么魔力?”
“来过,就知道啦。”
培田村的新晋村民
在安居培田之前,她曾被贴过许多精英标签:香港大学最高荣誉毕业生、斯坦福社会创新全额奖学金、全球顶尖管理咨询公司。十年勤奋努力,她成了许多长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这些成绩,都源于一个不服输的小城少年对未来做出的抗争。
然而,当自己被包裹成一个光鲜亮丽的城市精英时,生活却在咖啡、办公台、五星级酒店和激增的飞机里程中,变得麻木无味。面对这份内心的迷失,她渴望有朝一日能突破它,找到真正的自己。
去年六月,车明阳机缘巧合来到培田古村,初遇的那一瞬间,就被他深沉、温暖、淡然的慈父气质,深深打动。
彼时的培田村虽已有旅游开发,却如同大多乡村一样,“留不住年轻人,剩下的都是老人,像一个空壳”。
于是她就把这里当做家一样安了下来,再后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组建了耕心乡村众创,试图扭转村子冷清的现状。
然而他们该如何去挖出势能?
斯坦福的学习期间,车明阳深深的意识到,如果想要做出原滋原味的设计,是没办法居高临下的。以人为本的设计,一定要沉浸在环境中,成为真正的村民以后,才能发现这个地方的灵魂到底是怎么样。
就像你谈恋爱一样,要真正了解那个人才知道怎么爱他。在培田村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耕心团队悄悄地潜伏,过着跟村民一样的生活,村民爬山,他们去爬山,村民去插秧,他们也去插秧。
深入了解培田村后,耕心团队便召集村民开会,问你觉得培田村有什么好,你觉得这个村庄什么东西现在做得不好,听取村民意见后,他们挖掘到了村里的一些基因,也整合了各方的发展想法。
于是梳理了以下四种方式来打造村子:
1. 民宿打造和管理:打造精品民宿,吸引高质量人群;通过培训、示范、统一管理等方式,规范村民民宿经营。
2. 体验内容激活:以“客家培田,梦里故乡”的统一形象,包装村民的民艺、农耕、山野等本地生活体验;以培田文化为基础,引入品牌文创内容和产品、艺术文化资源,激活闲置空间。
3. 产品打造输出:提升培田文化创意和精品农业产品的品质,通过设计创意和品牌,对外推广销售,形成“培田影响力”。
4. 引进外援:通过引入外部资源,实践互联网+新农村时代“聚合城乡资源,平等开源共创”的乡村发展模式;同时以空间、活动、社群等资源,成为创意创业人士的灵感源泉处、生活栖居所和思想碰撞地。
1
民宿打造和管理
耕心团队在培田村做民宿的时候,选了一个村民,进到他们家的时候觉得太脏乱差了,不仅环境如此,而且儿子因为是留守青年性格特别的暴躁,有一次拿刀要把他爸爸的胳膊卸下来。
在深入了解的时候,发现他们有很多特长,比如会生态种植,会剪纸,于是指导他们将裱在相框里的剪纸作品挂在洁白的墙面上,,屋顶上悬挂着用鸡笼做的灯罩……用了八天时间后,整个木屋透出浓浓的历史感。
这个民宿做起来以后,城里的人随随便便就可以在这里住8、9天,因为他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当地真正的生活,用真正培田人的生活洗涤自己,找到自己,恢复自己。
最让车明阳感动得是这个男孩本身性格闭塞,但当民宿做起来以后,他变得非常的自信,他开始思考怎么样更好的经营,并且开始发展他的竹艺手艺,甚至做一些小小的设计,他们家也不吵架了,变得特别的和睦。
“耕心”乡村众创团体的成员对原有民宿进行改造,打造民宿样板
民宿改造结束,“耕心”乡村众创成员与居民合影
2
体验内容激活
基于培田800年传承下来的耕读文化,以及其他资源优势,耕心团队将以“客家培田,梦里故乡”的统一形象,通过打造乡村创意生活、组建社群发起活动和对接本地项目,吸引外部建筑、设计、文创、乡村发展、创业等相关人才,激活培田古村旅游生活体验项目。
例如每年农历三月初,会举办独具特色的春耕仪式。男女老少举旌旗、敲盘鼓、舞长龙、耍花船,犁春牛,抬宝伞,祭神农,献三鲜、摆香烛,祈祷风调雨顺,祝福美好生活……仪式结束后,人们还可以参加犁田、插秧、抓鱼等农事比赛,体验传统的生态农耕方式。
此外,耕心团队也打造一些亲子游项目。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住进民宿,品尝客家美食,听培田耆老讲述客家建筑的故事,在古建筑里秘密寻宝;还可以到菜园里摘菜,找寻村中食材;提着篮子徒步去乡里赶集,用传统的秤,学会出账、入账;砍柴烧火,搭灶取火,竹筒做饭……
3
产品打造输出
为了让村民更好的参与村子建设,必须得让村民知道这个东西怎么宝贵,应该可以怎么做。比如让会剪纸的阿姨教外面来的人剪纸;会编织竹篾的老人教外面来的人编织;会雕磨把件的工匠教外面来的人手工制作自己喜欢的玩意……
村里的木工坊
村子的特产:红米和地瓜干
4
引进外援
耕心团队还召集画家、多媒体艺术家、旅法艺术家、各路建筑师驻村......他们不是来观光和旅游,而是慢下来,住下来,想想自己,也为小村子做点儿事情。
比如画家建勇和天雪,他们带着孩子搬来培田,一边创作一边当志愿者老师,开设兴趣班:小提琴、版画、书法、水彩......让小村子变身大课堂;美国湾区生活杂志专栏作家Steven,一住就是一个月,他说以后要常回村里,找找灵感;香港大学建筑系的教授和70名学生,和村里的木工团队一起,设计建造了一座融合中西、现代与传统的廊桥。
建筑师和村里的老工匠一起建造廊桥
如今,村民很“高知”。白天去田里干农活,晚上会写毛笔字、剪纸,或者演奏十番音乐,生活不亦乐乎。通过举办春耕节、培养民间技艺传承人、建立特色工坊等方式,传承染织、剪纸、山歌童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田村民留住了“活着”的古村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