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缓冲空间的营造
2.采光与遮阳的协调
3.自然通风的组织
1缓冲空间的营造
一、中庭空间的营造(中庭、边庭)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的热缓冲边庭
建筑南向有个体积较大的绿化中庭,其物理功能内涵较之位于传统建筑内心的中庭要丰富。中庭南侧为全玻璃外墙,上部开设了天窗,从而利用中厅顶部反射装饰板,保证开敞办公室的自然光利用。
研究院办公楼边庭
夏天边庭内气流流动
在夏天,中庭南窗的百页遮阳板系统能遮蔽直射的阳光,使中庭成为巨大的凉棚。
冬天边庭内气流流动
在冬季,中庭是全封闭的大暖房,在“温室作用”下成为大开间办公环境的热缓冲层,改善了办公室热环境并节省供暖能耗。
过渡季节边庭内气流流动
在过渡季节,它是个开敞空间,室内外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有效的改善了微气候。
2采光与遮阳的协调
一、北向光线的应用
北向光线属于漫射光,带有太阳热量较少。常用手法是通过反射作用把北向光线均匀引入室内。
为了给高大展览空间提供有质量的均匀照明,光线通过大面积北向天窗上的百叶,折射到展馆室内屋顶上巨大“反射板”而引入到更远的公共区域,从而使光线均匀分布。
二、采光与遮阳的转换
南向采光设计了可调节装置,当光弱时将顶光反射到室内,当光强时构件则转到垂直方向,从而提供遮阳措施,设计十分巧妙!
3自然通风的组织
自然通风是在满足建筑换气量的同时并不增加额外能耗而使建筑降温,从而提高室内舒适度。相对于机械通风和制冷,自然通风具有方便、清洁的优点,但也具有低效的缺陷。一般把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作为必要补充相结合。
接下来开始高能探索,自然通风的三种方式!
一、一般建筑的“热压通风”
小体量建筑的自然通风直接利用外窗进行空气交换的方式。同时,也有利用内部空间的热量不同,即热压通风而进行的通风设计(热压通风:由于空间内不同的温度而产生了热空气向冷空气流动的现象)。
雷根斯堡住宅模型
二、大厅型空间的“文丘里效应”(风压通风)
大体量的建筑空间仅靠热压通风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更好的自然通风,常会用风压通风与热压通风一起发挥作用。
断面形状和坡起的造型具备很好的拔风效果,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立面4.7米设置了通风口,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均匀散布,经加热上升到屋脊处排出,屋脊的通风口设有可开启折板,根据风向调整角度,确保有效通风。此举(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通风概念)使建筑在空调方面的投资节省了50%。
三、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通风
由于具有足够的高度,在贯穿全楼的竖井中很容易形成空气压力差,即“烟囱效应”。
毛寺生态小学
顺应所处的地形,学校所需的十间教室被分为五个单元,布置于两个不同标高的台地之上,使得每间教室均能获得尽可能多的日照和夏季自然通风。
教室的造型源于当地传统木结构坡屋顶民居,不仅继承了传统木框架建筑优良的抗震性能,而且对于村民而言更容易建造施工。
教室北侧嵌入台地,在保证南向日照的同时,减少冬季室内热损失。宽厚土坯墙、加入绝热层的屋面、双层玻璃等蓄热体或绝热体的处理极大地提升建筑抵御恶劣气候的能力,维护室内舒适性。同时,根据位置不同部分窗洞切角处理,提升自然采光效果。
文章来源:能源世界
编辑/排版:李影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佳绩】五月槐花香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成为绿建斯维尔合作伙伴!
○【佳绩】新街旧巷风光美 重庆科技学院成为绿建斯维尔合作伙伴!
○【资讯】绿建斯维尔协办《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 51245-2017)宣贯培训活动成功举办!
○【资讯】黑龙江省2017年度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检查通报!
○【会议】长沙市65%新节能设计标准宣贯顺利结束!